四川区域经济研究: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与西部增长极
2024 年末至 2025 年 6 月,我司调研团队深入四川 21 个市(州)开展实地考察,覆盖成渝双城经济圈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区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等核心区域,完成了《四川省“东数西算”枢纽节点产业链研究》《“酒、茶、食”三大特色产业消费升级报告》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路径分析》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与价值转化机制探索》等重点课题。调研期间走访了几十家龙头企业,与省发改委、经信厅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专题座谈十多场,形成 20 余万字调研数据。这些课题成果为剖析四川从“蜀道难”到“蜀道通”的战略跃迁、挖掘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机遇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。

一、区域发展基底:战略枢纽与“大后方”的时代赋能
四川作为承东启西、连接南北的内陆开放高地,拥有全国 6%的人口和 5%的经济总量。2024 年全省 GDP 突破 6.8 万亿元,同比增长 6.8%,其中电子信息、食品饮料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均突破万亿元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2%。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大后方,四川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“西电东送”“西气东输”的源头之一,天然气、水电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。
政策优势:“十四五”期间,四川在长江经济带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。2024 年印发的《四川省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,到 2027 年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25%,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引擎。

二、清洁能源革命:从水电大省到“水风光氢”多能互补
(一)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化发展
以水电为“压舱石”,四川正全力构建“水风光氢储”一体化清洁能源体系。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总投资近 2000 亿元,规划总规模超 1 亿千瓦,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——柯拉光伏电站,2024 年实现水光“打捆”外送绿电超 15 亿千瓦时。成都“绿色氢都”建设加速,引入东方电气、厚普股份等企业,建成西部首条“成渝氢走廊”,2024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 1200 辆,覆盖物流、公交等多个场景。
数据支撑:2024 年四川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 1.5 亿千瓦,占电力总装机的 86%;水电年发电量超 4500 亿千瓦时,占全国近三分之一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 35%,形成从发电设备、输变电装备到储能、氢能的全产业链。

(二)生态价值与产业融合创新
在长江上游,四川探索“以电护林、以电护草”生态补偿机制,通过提供低价清洁能源替代薪柴,保护川西北、攀西地区林草植被。2024 年,国网四川投入 5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网改造,惠及 30 万农牧民。该机制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,每年减少碳排放约 500 万吨。
金融机遇: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涌现。2024 年,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发放全国首笔“水电-碳汇”挂钩贷款,规模 5 亿元;成都市推出“天府气候投融资”专项计划,设立规模 100 亿元的绿色低碳产业基金,支持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发展。
三、特色产业升级:从传统优势到全球价值链攀升
(一)电子信息产业迈向“世界级”
依托成渝“双核”,四川正从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型。京东方成都第 8.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总投资 630 亿元,已实现量产,为全球高端柔性显示市场提供核心部件。华为成都研究所成为其全球重要的无线技术研发中心,2024 年在 6G、物联网等领域取得 200 余项核心专利。2024 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 1.8 万亿元,其中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等高端领域占比提升至 40%。

(二)“川酒”金字招牌的现代化重塑
以五粮液、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川酒企业,正推动产业从“酿造”向“全链条价值”转型。五粮液投资超百亿建设“10 万吨生态酿酒基地”,引入区块链溯源、AI 勾调等技术,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控。宜宾市打造“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”,2024 年白酒产业营收突破 2000 亿元,带动包装、物流、文旅等关联产业产值超千亿元。
金融创新案例:四川天府银行推出“科创贷”产品,为轻资产的芯片设计、软件开发类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,2024 年累计投放超 50 亿元。白酒产业链金融创新活跃,宜宾商业银行推出“基酒抵押融资”模式,以窖藏老酒为核心抵押物,为酒企提供流动资金贷款,有效盘活了企业核心资产。

四、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:构筑西部新消费增长极
(一)算力经济激活“西部硅谷”
作为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八大枢纽节点之一,成渝枢纽正加快建设。位于成都的中国电信天府云计算中心,服务器装机能力突破 50 万台,2024 年为东部地区的游戏、金融、自动驾驶企业提供算力服务收入超 150 亿元。四川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成立,推出工业大数据、医疗健康大数据等产品,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速。

(二)文旅康养产业的数字化蝶变
三星堆博物馆与腾讯合作打造“数字三星堆”,通过超高清数字孪生技术,让全球游客在线“沉浸式”考古,2024 年线上平台访问量突破 1 亿人次。九寨沟景区在震后重建中全面引入“智慧景区”系统,实现客流智能调度与生态环境实时监测。2024 年四川文旅总收入突破 1.5 万亿元,数字文旅等新业态贡献率达 40%。
金融支持体系:设立 50 亿元的省级数字经济发展基金,重点投向算力基础设施和数据服务企业。文旅领域推广“文创贷”“景区收益权质押贷”,三星堆博物馆以其文化 IP 价值获得银行授信 10 亿元,用于新馆建设和数字化开发。
五、传统产业焕新:智能化与绿色化双向突围
(一)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升级
在德阳,东方电气集团建成国内领先的“灯塔工厂”,通过 5G+工业互联网技术,将重型燃气轮机关键部件的生产周期缩短 25%。攀钢集团在攀枝花投资 80 亿元实施“氢冶金”示范项目,利用清洁能源制氢替代焦炭炼铁,2024 年实现吨钢减碳 30% 的阶段性目标。

(二)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成型
依托成都双流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,四川正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货运枢纽。2024 年,成都国际铁路港开行中欧班列超 2500 列,年货值突破 150 亿美元,形成“空铁公水”四式联运的立体物流网络。菜鸟网络在成都投建的西南运营中心,实现仓储、分拣、配送全流程自动化,服务覆盖整个西部地区。
金融工具创新:推出“制造成都贷”专项金融产品,对企业智能化改造、绿色化转型项目提供利率优惠和贴息支持,2024 年支持项目超 200 个。四川联合产权交易所设立“国企混改与转型升级”板块,为传统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转型资金提供平台,累计成交金额超百亿元。
六、战略展望与金融协同路径
四川正通过“战略牵引+产业升级+要素集聚”三重机制,从内陆盆地跃升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。未来金融支持需聚焦三大方向:一是建立“成渝科创走廊”专项金融服务体系,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,破解硬核科技企业融资难题;二是设立“新消费产业引导基金”,培育壮大“川酒”“川茶”“川菜”等金字招牌的现代化新业态;三是创新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(GEP)”核算与抵押融资机制,将四川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。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,四川有望成为引领我国内陆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。
附:《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四川省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分析》课程大纲
1、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及2025年经济整体走势分析
-
经济背景:中国面临三个“百年大局”叠加局面
-
中美关税战对我国经济走势影响分析(出口消费投资)
-
中央政治局及中央经济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布局
-
地方政府化债的一揽子方案及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
-
稳中求进:2025年中国经济前瞻及中国经济新发展机遇
2、中国经济改革重点:双循环机制实施重点以及政策布局分析
-
我国双循环机制的实施模式、整体规划及政策导向系统分析
-
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及对金融需求的影响
-
内循环中消费政策、物流供应链的变化对金融需求的影响
-
国家新质生产力布局对科技产业及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
-
房地产改革及土地财政模式未来向股权财政调整的模式判断
-
启动我国内循环体系打通供应链,长期看统一大市场改革
3、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实施方向及四川省的进展分析
-
统一谋划: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(经济与产业分析)
-
一体部署:成渝都市圈产业互补提升(政策联动分析)
-
川渝城市群基础设施:多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互联互通
-
国家级重点项目落地:航空枢纽及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
-
“双重点”区域通道:深化内陆地区发展陆海新通道开放
-
相互协作:成都向东发展,重庆向西发展(基础设施分析)
-
共同实施:共建要素市场化管理机制(能源金融分析)
-
四川省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布局分析(区域产业载体分析)
4、四川省区域经济新产业发展特征及金融机遇分析
-
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:新型消费导入激活都市圈内部空间
-
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:四川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
-
碳中和绿色发展要求:四川省水电风光产业及锂电储能发展
-
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:四川省传统材料产业及新材料产业
-
低空经济的发展部署: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发展空间
-
高端装备的发展机遇:高端发动机、智能装备、高端军工等领域
-
电子信息的发展机遇:5G通讯和芯片研发、显示器件制造、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等
-
机器人产业的新机遇:四川省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特点及机遇
-
医药制造业的新机遇:化学制药、现代中药、生物制药等领域
联系我们
吕老师:13811899284
张老师:13811898949
座 机:010-82525239

长按二维码关注